我国历史上,她是差点成为第二个女皇的人,为何最后却放弃称帝?
武则天创立了武周王朝,这一壮举使她成为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皇帝,被后人铭记。
然而,宋朝竟也有位皇后曾临朝称制,手握无上权力。出人意料的是,在即将独揽大权之际,她毅然决定将权力交还皇帝。
这位接近成为新“武则天”的人物有何独特之处?为何最终她选择不称帝呢?
【与两个男人的纠葛】
刘娥生于富贵之家,然父母早逝,家财难保,被亲戚瓜分殆尽。她身为弱女,无计可施,只得投奔母家,寄人篱下。
然而,刘娥常被人视为累赘,在外祖父家生活困苦。时常连饭都吃不饱,还需像下人一般洗衣打扫。
刘娥凭其出色的嗓音,赢得了些许财富,得以维持在外祖父家中的生计。
刘娥因貌美且擅长歌唱,吸引了众多男子倾慕。龚美便是其中之一,他频频在刘娥面前展现自己,还不时赠送自家银饰给她。
刘娥被龚美的持续追求所感动,不久后两人结为夫妻,共同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平静生活。
龚美怀揣志向,欲赴京师施展抱负,刘娥全力支持,随夫同往。为节约成本,夫妇俩选择了一间简陋住所安顿下来。
刘娥行事踏实,次日即寻得洗衣差事以补家用。相反,龚美却沉醉于京城的繁华,挥霍无度,金钱如流水般散去。
龚美并未为理想付出努力,反而结识了几个品行不端的友人,耗尽了所有积蓄,并且当资金不足时,他还会向刘娥索取。
刘娥曾劝龚美安稳度日,反遭其怒责。终因家境贫寒,龚美依他人之策,将刘娥转卖以解困。
刘娥醒来后,发现自己成为了风月场所的歌女,每日需以歌声谋生计,而她的丈夫龚美却从此杳无音讯。
刘娥无奈接受命运,日子充满不安。但不久,她的歌声吸引了众多客人,加之容貌出众,逐渐在这个地方声名鹊起。
刘娥未曾预料,一日竟有客人慷慨打赏数百辆车,令她惊愕不已。次日,她便被解救,眼前出现了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男子。
立于刘娥前的乃宋太宗三子赵恒。那一瞥匆匆,却令赵恒难以忘怀。自此,刘娥伴于赵恒身侧,二人朝夕相处,形影不离。
但好景转瞬即逝,赵恒母知晓此事后,即刻命他送走刘娥。身为皇室血脉,怎可与歌女有染!
赵恒心有不甘,此事遂上报至宋太宗处,然结局未改。赵恒无奈,只得将刘娥遣离,自己则循规蹈矩。
然而,实际上是赵恒把刘娥隐蔽起来,他们仅能秘密保持联系。
【狸猫换太子】
赵恒向刘娥许下诺言,一旦自己登基为帝,必定会将她接入宫中,共度时光。
数年后,宋太宗逝世,赵恒登基为帝,随即召回刘娥,并册封她为妃嫔。
望着后宫众多嫔妃,刘娥顿悟,赵恒身为帝王,已非昔日对她呵护备至的男子。
然而,刘娥在后宫深受宠爱,招致其他妃子的嫉妒。除郭皇后外,其余妃子均对她抱有不同程度的敌意。
刘娥的安分守己,令其他妃子失去兴趣,不再对她动手。也因此,刘娥能在后宫中平安无事。
刘娥深知,后宫中唯有皇帝宠爱与皇子可依。然而,长久以来她未能有孕,心中倍感哀伤。
赵恒在旁劝慰,刘娥逐渐释怀。随着时间推移,两人情感日益深厚,真心相爱。于是,赵恒萌生了立刘娥为皇后的念头。
皇后逝世之际,赵恒于朝堂上与群臣共商此事,未料却遭到了大臣们的集体反对。
关键在于历代皇后皆出身尊贵,而刘娥身为孤女,且有歌女经历,这与皇后应有的身份极不相符,故非最佳人选。
当日,朝堂纷争不休,令赵恒头疼难耐,只得无奈决定,将此议题留待日后再行商议。
刘娥体谅赵恒的困境,安慰之余暗自筹谋。她欲借子提升地位,认为一旦诞下龙嗣,大臣们便无从阻拦。
她因未给赵恒生儿育女而遗憾,遂安排心腹侍女伴赵恒左右。数月之后,侍女便怀有身孕。
刘娥欣喜万分,随即下令封锁此事,并吩咐人周到照料该侍女。赵恒对此事心知肚明,亦予以默许。
孩子出生后,刘娥迅速宣告已为皇帝诞下龙子。但因她当时地位不高,故将孩子托付给杨淑妃抚养。
宫廷制度规定,无身份女子产子后需交由其他妃嫔抚养。故而,有些皇子与其生母并不亲近,彼此间缺乏熟悉感。
这些皇子常被忽视,但刘娥的“儿子”例外。因杨淑妃乃刘娥宫中挚友,两人关系密切,故刘娥安心将孩子托付于她照料。
此间,赵恒着手布局,借刘娥诞下皇子之机,欲立其为后。虽多数大臣反对,但赵恒未予理会,毅然册封刘娥为皇后。
太子赵祯回归刘娥身边,尽管非亲生,刘娥仍视如己出,疼爱有加,并吩咐下人妥善照料那名侍女。
刘娥的这一善行,为她逝世后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与纪念,确保了她在后世得到一份正面的评价与回忆。
【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】
登上皇后之位后,她负责管理后宫事务,并时常与赵恒共商国家大事。
刘娥常对政事提出独到见解,并积极参与其中,诸多政策的实施亦不乏她的贡献与参与。
然而,大臣们对此持悲观态度,屡次上奏章强调“后宫应远离朝政事务”,反对后宫参与国家政治决策。
赵恒不顾他人非议,坚持让刘娥陪伴左右。刘娥则全力以赴,协助赵恒料理国家大事,展现了她的才能与忠诚。
因此,刘娥在前朝获支持,双方保持联系。随着时间推移,赵恒意识到刘娥势力渐大,担心自己去世后无人能制衡她。
赵恒遂令太子监国,实权则委于寇淮,然其计划落空。刘娥与群臣掌控朝政,宋真宗无奈,抱憾而终。
随后,刘娥晋升为皇太后,太子赵祯登基为帝。然而,赵祯此时并无实权,所有事务均由刘娥裁决。
此刻的赵祯犹如昔日的武则天,紧握宋朝的权柄,若能将皇位颠覆,她即刻便能登基为帝。
刘娥彼时已着龙袍,周遭尽是谄媚之徒,但她始终未称帝。反之,她悉心教导赵祯,铲除奸臣,确保了朝廷的稳定。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纸币交子的问世,得益于刘娥的推动,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宋朝经济的蓬勃发展。
尽管身着龙袍,刘娥终未登基为帝。更令人诧异的是,当大臣们力荐她称帝时,她却主动让权于皇上,选择默默退居幕后。
然而,她并未隐退后宫,一直坚守朝堂至病逝。临终前,刘娥虽已无法言语,却仍紧紧拽着身上的龙袍不放。
众大臣恍然大悟,刘娥的真正目标是成为宋朝的皇后,而非凌驾于万人之上的皇帝。
临朝称制时,刘娥未效仿吕雉、武则天滥杀皇室成员,也未觊觎宋朝最高权力,故得后世称赞:“具吕武之才,却无其恶行。”
刘娥未称帝,实则因对赵恒情深意重,他曾将她从困境中解救,这份恩情让她难以割舍称帝之念。
她既无强大背景,登基后将面临更多制约。加之她本无称帝之念,即便坐上皇位,也难以稳固统治。
吕雉狠辣,有吕氏家族支持;武则天手段犀利,继位后大肆屠杀李氏族人,致无权臣能与之抗衡。两者皆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。
刘娥身为孤女,虽有权臣相助,却无制衡之手段,故顺应赵家之意,以保自身安危,实为明智之举。
小皇帝虽知自己非刘娥亲生,但感念她对生母的真心相待,故于其逝世后,仍慷慨赐予“章献明肃”之谥号,尊其为皇后。
总之,刘娥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,不愿卷入朝堂纷争的漩涡之中,这无疑显示了她是一个明智且懂得自我保全的人。
